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10669.“虽在耕种收割的时候,也要休息”表就真理植入良善,以及对这真理的接受而言。这从“耕种”和“收割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“耕种”是指真理植入良善,如下文所述;“收割”是指对良善中的真理的接受。“收割”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,是因为“站着的庄稼”表示正在孕育中的真理(9146节);“穗子”表示作为良善容器的真理;而穗子中的“大麦或小麦”表示接受真理,以及被真理接受的良善。然而,此处要这样来理解,涉及这种收割的人类劳碌会停止,因为经上说“在耕种收割的时候,也要休息”。在安息日“休息”表示重生的第二个状态,这时人体验到平安,并住在天堂里,被主引导;在这个阶段,这些事无需人的劳碌或努力就会实现。“收割”表示真理被良善接受(参看9295节);“安息日”表示一种平安的状态,这时人被主引导(参看10668节提到的地方)。
“耕种”之所以表示真理植入良善,是因为“田”表示良善方面的教会,因而也表示教会的良善;播在田里的“种子”表示信之真理。“田”表示良善方面的教会(参看2971, 3196, 3310, 3317, 7502, 9139, 9141, 9295节);“种子”表示信之真理(1940, 3310, 3373, 3671, 6158节)。
在圣言中,经上常提到地、土地、田地、播种的时候、收割的时候、站着的庄稼、禾场、五谷、大麦、小麦;在这些地方,它们都表示涉及教会的建立和教会中人的重生的那类事物,因而表示与构成教会的信之真理和爱之良善有关的那类事物。表示这类事物的原因在于对应关系;因为地上的一切事物,包括植物界的事物,都对应于存在于天堂中的属灵事物,这一点从出现在那里的事物很明显地看出来。因为在天堂可以看到新耕的田地、休耕地、平原、花园,准备收割的田地,种植树木的地或小树林,以及其它类似在地上所看到的事物;那里的人都知道,构成天堂的事物,因而构成教会的事物,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他们眼前。
一个正在阅读圣言的人以为那里的这些事物只不过是隐喻。但要知道,它们是真实的对应,如以赛亚书中的这些事物:
要倾听,听从我的嗓音。犁田的人哪有终日犁地撒呢?岂会开垦耙地呢?岂不就撒种小茴香,播种大茴香?如此收割的人就贮存量好的小麦,选定的大麦和指定的粗麦。祂就这样教导他去判断,他的神指教他。(以赛亚书28:23-26)
这些事物看似隐喻或对比;但它们却是真实的对应,用来描述一个教会成员的改造和重生;这就是为何经上继续说“祂就这样教导他去判断,他的神指教他”。“教导去判断”表示赋予他聪明,因为“判断”表示对真理的聪明理解(2235节);“指教他”当由神来做时,表示赋予他智慧。由此可见“犁田”、“耙地”、“撒种小茴香”、“播种大茴香”、“贮存小麦,大麦和粗麦”表示什么,即:“犁田”表示将真理植入良善;“耙地”表示将这些事物有序排列;“小茴香(译注:black cummin,直译黑孜然)”和“大茴香(译注:cummin,直译孜然)”表示记忆知识,因为这些是为了人能接受聪明而首先学习的东西。“小麦”表示内在人的爱之良善(参看7605节);“大麦”表示表示外在人的爱之良善(7602节);“粗麦”表示这良善的真理(7605节)。
“犁田”由于对应而不是由于隐喻而表示总体的教会的第一阶段,以及具体的每个正在重生,或正变成教会或教会化身之人的第一阶段,这从摩西五经中的这些话明显看出来,申命记:
你不可把混杂的种子种在你的葡萄园里。不可用牛和驴一同犁田。不可穿搀杂在一起的羊毛、细麻做成的衣服。(申命记22:9-11)
这些话意味着良善和真理的状态决不可混在一起;因为“葡萄园”表示真理方面的教会;“田”表示良善方面的教会;“用牛犁田”表示通过良善作准备;“用驴犁田”表示通过真理作准备;“羊毛”也表示良善;“细麻”表示真理。此处的情形是这样:那些在主的属天国度的人处于一种良善的状态,而那些在祂的属灵国度的人处于一种真理的状态;处于这一种状态的人不可能处于那一种状态。谁看不出上面这些话表示更深层次或更高层次的事物?否则,在葡萄园里种混杂的种子,用牛和驴一同犁田,穿搀杂在一起的羊毛、细麻做成的衣服能有什么害处呢?
1919.“亚伯兰对撒莱说”表示感知,这从前面的阐述(1898节)清楚可知。“亚伯兰对撒莱说”这句话代表并表示主的感知;而“撒莱对亚伯兰说”这句话代表源于这感知的思维,或说受这些感知启发的思维;思维来自感知,或说感知启发主的思维。那些拥有感知的人所具有的思维并非来自其它源头,或说感知是他们思维的唯一源头。然而,感知是一回事,思维是另一回事。为了看到它们是不同的,以良心为例来说明。
良心是对从主通过天堂流入之物的一种总体、因而模糊的指示。所流入的那些事物在内层理性人中显现,在那里可以说笼罩在云雾中;这云雾是由关于信之真理和良善的表象和谬误产生的。思维虽不同于良心,却是从良心流出的,因为那些有良心的人照着良心思考和说话。思考几乎就是解释良心告诉我们的东西,或说解释构成良心的各种事物,并把它们分解转化为思维或观念,然后转化为词语。正因如此,主将那些有良心的人保守在对邻舍的良善思维中,并阻止他们对邻舍思想邪恶。因此,良心只能存在于那些爱邻如己,并对信之真理拥有良善思维的人里面。这个例子说明了良心如何不同于思维,顺带也说明了感知如何不同于思维。
主的感知直接来自耶和华,因而来自神性良善;而祂的思维则来自直觉真理和对它的情感,如前所述(1904, 1914节)。主的神性感知无法以任何概念,甚至无法以天使的概念来理解,所以它是无法描述的。与主的感知相比,天使的感知(在1384等,1394, 1395节中有描述)几乎没有。主的感知因是神性,故是对天上的一切事物的一种感知,因而也是对地上的一切事物的一种感知,因为秩序、联系和流注是这样:凡对天上的事物拥有感知的人,也对地上的事物拥有感知。
但主的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祂的神性本质合一,同时变成耶和华之后,主就超越了所谓的感知,因为祂高于存在于天上,并从那里存在于地上的秩序。耶和华就是秩序的源头,所以可以说,耶和华是秩序本身。祂独自或从自己掌管秩序,不仅像人们所以为的那样从总体上掌管,甚至还从最小细节上掌管,因为总体来自这些细节,或说最小细节构成总体。谈论一个总体,却又把细节从它那里拿走,无异于在谈论一个没有部分在里面的整体,因而无异于在谈论不包含任何东西的某种事物。因此,声称主的规定是普遍的,总体上的,而不是具体细节上的,这完全是错误的,纯粹是所谓的没有对象的空虚概念,或凭空想象。因为从总体上,而不从最小细节上规定和掌管,就是完全不规定和掌管任何东西。这是一个哲学真理;然而,说来奇怪,哲学家们自己,包括最著名的,却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这个问题,并以不同的方式思考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